为推动数字经济学科建设,共建福建省数字经济高校联盟,促进学术交流,4月1日,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与福建省数字经济学科联盟联合主办数字经济与数智金融高端论坛,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开幕式由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金融系主任潘越教授主持,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安排四场嘉宾演讲,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十位专家学者带来前沿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
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
杨晓光分析了中华民族的经商历史,历史上对商业的抑制等诸多因素,使得古代中国未能诞生出市场经济。杨晓光教授强调,改革开放打破了这一桎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全面建立,让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且,我国庞大的市场、民众对数字信息收集的配合等因素,使得中国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巨大优势。杨晓光指出,想要充分发展数字经济,还应该直面我国在关键性原创技术和原创商业模式上相对匮乏的劣势,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产业数字经济转型,助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ChatGPT与经济学教育
洪永淼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邹至庄经济研究院院长
洪永淼教授探讨了时代背景和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学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洪永淼指出,当前时代特征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经济学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但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很清楚自身的发展方向。在新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不仅跟上了潮流,在金融科技的部分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前面,同时,我们明晰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优秀的经济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文科学人才。对于今年大热的ChatGPT,洪永淼指出,其不具备人类的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等等,而这些也正是在经济学教育中应该着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探索
尹志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尹志超教授首先介绍了AIGC发展的过程,展示了ChatGPT的技术路线演化路径,提出ChatGPT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理解人类思维的准确性。在此背景下,他提出高校教育要坚持三个理念,即承认前沿、置身前沿、能动发挥。接着,他重点介绍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目前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教学方式,他们设立了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科技Workshop,课程包括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开发、量子计算在AI金融中的应用等。最后,尹志超老教授表达了目前需要进行教育改革的方面,例如增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主流AI课程与金融学科融合,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等。
天津大学金融方向的研究生培养
熊熊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熊熊教授深入分析了目前天津大学金融方向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优势方面,目前应用经济学科交叉特点突出,已有学科方向特色明显,包括数字金融、低碳经济等重大议题上已经有了较好的研究基础;不足方面,目前学科国际交流较少,师资队伍主要跨管理科学与工程或者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接着,他展望了未来的学科发展目标,短期内将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长期将以建设具有“经济+技术”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内领先应用经济学学科为目标。具体举措方面,未来学科将加强国家级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科研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框架。
数字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
盛斌 南开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
盛斌教授从介绍跨境数据流动与数字贸易的关系入手,提出两者为交集的关系,数据流动能够作为数字贸易的载体,同时数据流动支持数字贸易的交易,对数字贸易产生促进和贸易便利化的影响。盛斌教授通过具体的场景举例阐述了数据可以通过跨境采集,跨境传输,远程访问的方式实现跨境流动。他表示数据流动具有高度的全球化特征,在数字时代,跨境数据流动是数字贸易的关键,监管要实现数字自由、效率、竞争与国家安全、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对于个人数据、敏感性公共数据,可在保持国别监管空间的基础上逐步达成共识性原则与规则。
数字时代的金融发展
严佳佳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严佳佳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时代下金融行业的阶段性发展,从1.0时代离不开的物理网点到4.0时代无处不在的银行。调研发现,2021年超90%的银行已经开展数字化转型且规模较大,但目前还没有银行能够进入成熟的阶段,还没有银行实现全面数字化,因此发展空间巨大。随后,她分析了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监管部门设计,在战略规划和与流程建设上有四点构成,一是科学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改善组织架构和机制流程,三是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四是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严佳佳教授还从业务、数据、组织和技术四个角度分析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人口结构变化、自动化技术和劳动力市场
赵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赵忠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受教育程度和寿命的增长,社会技术的进步也将对企业生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虽然自动化技术进步可以抵消老龄化对总产出的负面作用、提高全人群消费水平,但却以加剧收入不平等为代价。为了更好地体现人口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赵忠教授引入了二期世代交替模型,并考虑了家庭部门、生产部门、自动化资本、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和政府部门的特点,不断校准模型并进行分析。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赵忠教授还拓展讨论了公共政策,发现政府岗位补贴政策和收入补贴政策都有助于降低社会总失业率,小幅增加技能工资差距。二者相比较,岗位补贴政策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促进作用更强,且更能影响技能工资溢价。
数智化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
吴文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文科处处长
吴文锋教授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他与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精彩问答,进而引出他对于数智化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的思考。在数智化对金融学科的影响角度,吴文锋指出,在金融行业方面,客户需求变得更高,金融科技公司等新竞争者陆续进入,科技的发展也将带来新的风险;在金融人才方面,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提高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得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更高。因此,传统金融学科应做出举措以应对新变革:1)在机构和市场外,体现个人在金融中的重要角色;2)在上市公司和大公司外,关注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3)不断迭代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并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想层次。
数字金融如何助力缩小收入差距?
王义中 浙江大学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副院长,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王义中教授以一系列数据直观地展示了网商银行与县域合作的情况,指出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在贷款使用深度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如“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金融有助于缩小区域收入差距,而在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其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效果更佳”。基于上述结果,王义中教授进一步介绍了相关的作用机制,即网商银行数字金融县域合作从“信贷可获得性提高、信贷便利程度增强、资金融通成本降低”三个方面缓解了流动性约束。此外,王义中教授也指出了数字金融在缩小收入差距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快数据确权进程、二是管控引导平台利率、三是坚持“沙盒+穿透式”监管并举、四是进一步挖掘数字红利。
数字经济、双循环与收入分配
柏培文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教授
柏培文教授立足于数字经济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双重宏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双循环及其收入分配的因果效应进行了深入解释。基于研究结果,柏培文教授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充分发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数字经济的经济活力,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打破数字经济对区域间双循环的市场分割、加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的力度;三是在双循环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对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的路径,促进共同富裕。
嘉宾演讲之外,本次论坛特别设置数字经济学科建设圆桌论坛,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两个主题,邀请与会嘉宾、教授进行观点交流与分享。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由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协办,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经济研究所、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金融系、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交叉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期间,“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经济学科”视频号直播浏览量累计达九千余次。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 周梦娜)